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特色活动 >> 一中云书房

一中“云书房”读书分享第七期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04-26 10:12:41 点击次数:

用生活事实揭开哲学神秘面纱

                               ——《大众哲学》荐读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它的含义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即爱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所探索的是宇宙自然中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

看到哲学的概念,许多人会认为哲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玄奥生涩、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认为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隔的很远,普通人决难过问。那哲学到底是什么?它离我们生活远不远?我们能不能用哲学智慧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就能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这本书就是由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书中艾思奇用通俗的笔法,日常谈话的体裁,把哲学由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喻为直观感受的形象,极大地消除了读者对哲学的畏惧,让大众读者不必费很大气力就能够接受深奥的哲学真谛,让哲学更容易渗透人们的思想和心灵,拉近了大众与哲学理论的距离。

《大众哲学》的作者艾思奇(1910年—1966年),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了光辉典范。

《大众哲学》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大众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对日一方面主张“攘外必先安内”,采取不抵抗政策。另一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战士进行大肆“围剿”,在国统区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青年学者对前途和命运充满迷惑。“九一八”事变,激发了艾思奇爱国情怀,他毅然放弃在日本留学的机会,返回祖国,弃工从哲。他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造社会制度,首先在于改造人们的意识形态,使人们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其次,要使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重新燃起对前途和命运的希望,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他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正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去。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艾思奇用通俗的笔法,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写出了《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有五大章,它主要由绪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这四个部分组成,共二十二节,每节均有标题以及解释性的大标题。每章各节的大多数段落前,都简略归纳该段落的内容,逻辑严密,论证层层深入,系统、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内容。如他通过阐述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共通点和差异,说明哲学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东西,因为“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由此阐述了学习哲学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然后用“果树林里找桃树”向人们讲述“哲学是什么”。接着就用生动浅显的语言、入情入理的分析、形象贴近的比喻和日常生活的实例以及包含意味深长的成语故事,缜密全面地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论述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基本规律及其范畴。他用照相机做比喻说明反映论原理。借助卓别林和希特勒的胡子说明现象和本质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矛盾。通过“雷峰塔的倒塌”说明质量互变规律。以“岳飞是怎样死的”说明万事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的。用“在劫者难逃”说明偶然、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关系。以“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这一实例阐述目的性、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等等。每个章节都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来讲述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哲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表达方式通俗化,接近大众生活,内容上也深入浅出,顺应时代潮流,回答了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而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对哲学的兴趣,将哲学从“高处不胜寒”的殿堂,融入到人民大众的内心。

《大众哲学》作为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经典力作,彰显的正是思想的力量、大众的力量。新时代,我们依然要传承好《大众哲学》的精神,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