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案例说话的理论书
——《单元教学探索—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案例》荐读
从省级优质课的单元教学团体赛,到我校第50届教学公开日推出的以“大单元教学”为特色的多节市级展示课,“大单元教学”这个全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省内推广得如火如荼。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它和传统的单元教学有什么差异?推广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在哪里?一位地理学界的前辈给我推荐了这本《单元教学探索—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案例》,今天,我要把它推荐给我身边的战友们。单元教学由来已久,然而当前的单元教学以“知识点、习题项、活动控”为标志,“程序化”“假学习”倾向严重,“形式化”“碎片化”“浅表化”的问题突出,造成了“高分低能、有分无得、唯分是图”的育人结果。学生学习需要体系化、结构性、立体关联的知识建构,因此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改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大单元教学通过“大任务”“大情境”“大概念”三大设计重点,解决六个问题:一是单元名称与课时,为何要花几课时的时间来学习此单元;二是单元目标,此单元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学生学会什么;六是学后反思,即通过怎样的反思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相较于大部分教育理论书籍的艰深晦涩,这本书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本面向一线教师的情境化的理论工具书。它是由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一线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相关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精心编撰的十五个逆向教学设计案例,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大部分学科的老师都可以就自己的学科进行学习。所以这是一本适用性很广泛的书。不仅如此,每一个教学设计案例都不是简单的教学设计的罗列,而是从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理论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最终成型的全过程。通读全书,就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实际课堂将理论融入思维,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具象化。所以它也是一本情境化的理论书。在书中还穿插了对大单元教学当中的“大任务、大情境、大概念”的三大设计的充分展示,我最欣赏的是高中政治《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单元教学实施案例的分享。在进行大单元教学任务设计时,这个案例通过层次、深度各不相同的十个任务展示,充分发掘教学资源,采用沙龙、辩论会、问卷调查、文献收集、头脑风暴、交叉分析、撰写论文、模拟答辩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学生与单元大概念之间的情境支架、知识支架、逻辑支架。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一方面感慨于上海地区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另一方面震惊于上海教育同行的教研深度,一个单元设计十个任务以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投入多么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值得敬服并与之看齐。当然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最终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取决于教师对设计模式的把握程度和学情的适应度,同时更需要时间的检验。然而我们坚信只要教育初心不改,则大道至简,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与战友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