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特色活动 >> 一中云书房

一中“云书房”读书分享第十六期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07-13 14:32:51 点击次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荐读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写道:“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觉得用来描述沈复的《浮生六记》,是再恰当不过了。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婚后夫妻俩举案齐眉、相爱甚笃,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娘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后,沈复离家漫游,著《浮生六记》六卷,其中《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两卷已佚。《浮生六记》现存四卷中,前三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皆写他与其妻陈芸生活中的种种家庭琐事。唯《浪游记快》是记他游幕各地所见山川风物,及所经社会诸事。

世间繁华三千,不如一隅清欢。

沈复一生虽薄有才名却未曾参加过科举,终身不仕,不过是一个没有丝毫功名的中下层文士而已,却幸有芸娘这一闺中良友、人生知己为伴。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曾言:“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呢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浮生六记》则别开一面,以细腻自然的日常生活描写,“笔墨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俗世夫妇之间的鹣鲽情深尽数展现。

“何似伯鸾携德耀,箪瓢未足清欢足。”书中“吃粥”一节尤为动人。那时二人已订婚约,沈复堂姊出阁,晚上送亲归来,沈复感觉肚饿,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此处的芸娘完全一副小儿女情态,那份欲关心所爱之人而又怕为人知的小心思,十分可爱。在沈复出痘之时,她默默吃斋为之祈福,竟虔诚地坚持到几年后的花烛之夕。少年人的情愫因着一碗暖粥而愈加深厚,而二十多年后,又是一碗粥,却满是离别的况味。人至中年,二人因故被逐,欲舍下一对小儿女离家去往他处谋生。临别之时,家人团坐,齐啜暖粥。彼时的芸娘已历经人生悲欢离合,不再是当年那个娇俏可爱的少女,但她依旧能坦然面对生活的多艰,她强颜安慰三白,笑着说:“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

虽现实生活中困厄不堪,但芸娘恬淡自适、灵心别具,为平淡琐碎的生活增添意趣。春日去郊外看菜花,苦于僻处无食肆,无酒食助兴,芸娘心思极巧,雇来街头卖馄饨的摊主,负挑前往,芸娘备好酒食,到得郊外只待暖酒烹肴、柴火煎茶。寄居朋友的萧爽楼,那是一处幽静的庭院,院中桂香撩人,家中总有朋友往来,众人一同品诗论画,芸娘备茶酒供客,俨然使避难之所变成了艺术沙龙。沈复心中,芸娘“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他俩的关系正如晚明文人所说的“伦则夫妇,契则朋友”,令人称羡。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当时社会,人们多是逢迎讨好富贵之家,以求得赏识和帮助,没有多少友谊是能够在对方家境贫寒而维持多年的。而沈复和他的朋友们总能体谅对方的难处,尽力为对方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及时规劝,彼此谈心,相互扶持。

朋友们都知道沈复生活拮据,难以拿出多余的钱财一同玩乐。为此,在他们出去计划游玩喝酒时,便会一起凑钱,准备齐全之后再喊沈复一起。曾经,沈复同好友夏揖山前往永泰沙游玩。他们在牛背之上放声高歌,坐在沙滩上举杯畅饮,兴致来时,会兴高采烈地在沙滩上跳舞,不顾他人言论与异样的眼光。仿佛人间没有忧愁,只有沈复和好友自由欢快在这浮沉世间,无拘无束。后来,芸娘病逝,沈复与弟弟因父亲的财产问题存在纠葛,他心中悲戚不已,想要远离喧闹冷漠的尘世,做一个世外之人,与世隔绝。他的好友得知以后,便一直在劝说他放弃这个消极的想法,并给予他许多生活上的帮助。

这般如星辰般闪烁耀眼的友谊,给身处这凉薄的世间中的沈复带来了巨大的暖意,因为有了他们,沈复的人生方才具有快乐,能够沉浸于诗意生活,感知温情。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沈复落拓一生,半生春梦,半生孤苦。前半生坎坷尚能记快、记趣,纵是浪游也不致漂泊。后半生熙熙攘攘,已不知梦醒何时、泪落遗谁。

经史子集里的先人们,一面咀嚼了现实的苦难,一面也营造了华丽飘逸的精神世界,在与沉重的现实人生迥然不同的平行时空里,烹茶煮酒,梅妻鹤子,于林泉山石里物我两忘,从一花一草中采撷别样的美好。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如今的人们一再启程,为了人生拔足狂奔,在一切结束之前,以千百种模样活着,或坦荡,或苟且,或清澈,或浑浊。但是,却也不妨碍我们遥远地欣赏一阵、品味一阵,在此中舒缓节奏、静谧心境、修复自我。《浮生六记》,约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有一妙友相伴。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