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推荐的这本书是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二手时间》。
在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有一个让全世界都心生敬畏甚至敬而远之的红色帝国——苏联。这个帝国为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盛极而衰呢?关于这个问题从苏联解体开始到今天为止,有无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学家都研究过相关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有说是由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没有被及时遏制,也有说是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镜头阴谋的影响,总之各方有各方的说法,而且任何一方都能给你解释的头头是道。对于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历史问题,从文学的角度,感性的角度和处在当时真实的前苏联社会中芸芸众生的心路历程的角度来说,阿列克谢耶维奇或许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独一无二的感受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的任务只是提出问题,而被采访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才是更加有趣和更加有价值的。
【作者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个人,她是记者,也是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苏联斯坦尼斯拉夫(现位于乌克兰境内),她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双亲的工作都是乡村教师,在她学生时代就举家迁往了白俄罗斯,并在白俄罗斯定居下来。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阿列克谢耶维奇就把写作当成了她毕生的职业。虽然她写书的速度非常的慢,据说平均写每一本书都要耗费好几年,采访好几百号人,然后经过重重节选和整合,只把一小部分内容写到书当中去,我们看她所写的题材:阿富汗战争、苏联人民自杀问题、切尔诺贝利事故、苏联解体,有哪个是比较讨喜的题材?显然都不是,虽然这些题材在畅销书里都很不讨喜,但不可否认,从文学角度出发来看,她的作品非常地有价值,几乎完整地见证了苏联从危机到崛起,争霸变革最后衰落的整个过程。1941年的卫国战争对应的作品叫做《我还是想你,妈妈》,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对应的作品叫做《锌皮娃娃兵》,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应的是《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以及今天要介绍的这部《二手时间》。
【作品介绍】
这部作品被阿列克谢耶维奇自称为红色人类终结篇,主要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这二十多年的社会转型期,那些身处在关键历史时刻并为苏联解体后破碎的社会付出代价的普通人的生活。为什么会把作品叫做“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自己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今天在这个国度里所有想法和所有语言全来自别人,仿佛是昨天被人穿过的衣服,所有人都在使用别人以前所知和所经历的东西,所以说是二手时间。时至今日,苏联解体30多年,而新崛起的俄罗斯又重新发现了世界。同时,世界也重新认识到俄罗斯新一代人已经成长了,他们不再像二十多年前的父辈们那样憧憬曾经的红色信仰。二十多年来,人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俄罗斯,但却早已不再是任何人曾经所梦想的俄罗斯了。卡夫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叫“不是每个人都能看见真相,但每个人都能成为真相”。在《二手时间》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扩大了创作格局,不再像之前那样把对象局限在局部战争或者某个核电站事件中,而是扩大到了整个国家的兴亡历程,当然主要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在曾经的苏维埃人的自述中讲述了人们在历史的节点上如何生活,如何再去找回那些曾经失去了的宝贵信仰。
今年是2023年,是苏联成立101周年。可惜苏联没有逃过历史车轮的碾压,苏维埃人没能等到这一天。当然,历史没有终结,更不会终结,只要有崇高之物可供向往,岁月的文明便能得以延续,时间可以记录,但生命不会重复,向阿列克谢耶维奇致敬。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见真相,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真相。不是每本书都需要阅读,但每本书都有阅读的价值,与大家共勉。
【作品摘录】
1.我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虽然我们努力生活。我们去爱,我们忍受苦难,但没人对我们感兴趣,书中也不会写到我们。普罗大众,数不清的人。
2.怎么能如此生活?许多人把真相视为敌人,也把自由视为敌人。
3.我们都将死去,但一切都会好的。
4.我保证,每个故事都有两个版本。我希望做一个冷静的历史学家,而不是点燃火炬的历史学家。让时间做法官吧。时间是公正的,但那是说遥远的时间,而不是最近的时间。
5.人总是面临选择:要自由还是要生活富足安定?自由总是与痛苦相伴,幸福却往往失去自由。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走第二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