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淮南一中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12-30 22:05:41 点击次数:


 

 

2022年我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一中人的努力拼搏下,学校工作稳步向前,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荣获“2022 年安徽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淮南市“第五轮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4)编制评审“优秀”单位、淮南市“第四轮三年发展规划终结性督导评估优秀等次”、淮南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等次第十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 “地理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空军招飞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淮南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淮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淮南市教体局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淮南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淮南市第二届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取得了良好成绩。

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学校工作稳步推进

2022年,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工作部署,用党建工作统领服务教学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做好了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工作,隆重召开庆祝建党101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党员发展工作平稳有序,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加大舆情管理力度,信访工作务实高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开展了“为党旗添彩 为党徽增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师生参加“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2022年淮南市主题阅读朗诵大赛并荣获一等奖,我校党建宣传片《传承》荣获淮南市“集结党旗下,喜迎二十大”红色信息征集评选(视频类)一等奖。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四问”工作;校本教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编辑完成,党建工作不断向师生和课堂渗透。

(二)以教学为中心,办学成绩进步明显。

1、高考成绩再续新华章。

今年高考中,在全省600分以上人数缩减8400多人的情况下,我校有42名同学取得600分以上的优异成绩,其中有1人跻身于全省前50名,2人跻身于全省前200名,3人跻身于全省前300名。应届参加高考人数为1235人,一本达线621人,本科达线1081人。创新班文科27班高考成绩平均分592分(一本线523分),理科28班高考成绩平均分629分(一本线491分)。高三10班李仲晟、高三12班耿文杰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学员,方幸未艾、周韧被复旦大学录取。

三年前的中考录取中,在高分段生源稀少的情况下,全体毕业班老师本着对社会、家庭、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务实创新、奋勇拼搏,尤其是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向同心,创造了 2022年高考佳绩,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2、研工作获得新提升。

1常态化开展督导听课,听评课质量不断提高。

2022年,我们安排高一党支部党员示范课专项听课、青年教师专项听课、第六届“成长杯”教学比赛专项听课共计40余节。针对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高一年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方法、抓习惯、严规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重视学困生;高二年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大知识密度、提升学科素养、增强学习信心;高三年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科学备考、激发士气。通过各层面各类型的听课活动,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强化聚焦课堂的严谨氛围,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2)系统化开展新教材新高考研究,交流研讨不断深入。

2022年,我们针对全面推行的新一轮教材和新高考改革,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力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达成和整体提升积极进行新高考研究行动,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编印了《聚集安徽新高考、悦纳政策新参考》白皮书,二是组织全市团队化研究第一组合作校(1中、3中、10中、14中、16中、24中)一起进行学习研讨培训;三是组织了合作校以及其他地市在内的十几所兄弟学校赴江苏天一中学进行新高考新教材学习考察活动;四是组织高一全体班主任赴江苏高邮中学进行新高考专项学习活动;五是对师生进行了安徽新高考专项培训活动;六是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考察其他省市现用的《选课走班排课系统》,为我校选科走班排课奠定了坚实基础。七是针对全面推行的新一轮教材和新高考改革,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力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达成和整体提升。八是作为安徽省化学教研基地实验校,积极参与本年度省级单元教学交流,组织高三教师参加线上复习备考讲座。九是第一时间组织全体高考科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研讨2022年高考真题,并对2023年高考做出展望和预测,大家讲备考得失,讲命题趋势,讲教学要点,分享经验,互通有无,获益匪浅。

3规范化开展学科组团队建设,集体备课扎实有效。

2022年,我们以《淮南一中备课组工作手册》为依托,不断规范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丰富和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内涵和外延。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各教研组利用各种平台和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网络教研,在特殊时期高效完成日常教研工作。通过制定集体备课实施建议,开展“优秀备课组”年度评选,充分激发了老师们参与集体备课的热情与责任,大家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4精细化开展“两师工程”,教师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细化“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加强督导听课,对正进行结对子的师徒工作进行督查,第六届成长杯和成才杯教学比赛圆满结束,青年教师得以快速成长。着力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学校师资名片。推荐刘萍等17位老师成功申报淮南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充实我校名师队伍。五个名师工作室活动有声有色,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5前瞻性打造智慧校园,校园信息化工作积极推进。

2022年,我们稳步推进理化生数字实验室建设,更新修缮学校第三计算机教室,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环境,圆满完成各类考试和高三年级志愿填报工作。将信息技术与常规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和运用水平,智慧课堂教学日趋常态化。高一年级智慧课堂备课使用资源675次,开课总节数458次,师生互动次数2358次。为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和市精品课比赛的老师录课共47次,有效利用了学校的现代教学资源。圆满完成市教体局2021-2022学年度中小学信息2.0整校推进评估工作创新开展教师“云书房”活动,目前已推出34期,以此鼓励教师们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润泽智慧人生,增强思想活力,滋养浩然之气。

)教师获奖和学生竞赛跃上新台阶。

1教师获奖成绩优异。

王海老师荣获“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杨兆永老师被评为安徽省“551”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任好、刘瑜、殷述新、陈静、杨清河、胡业旭等6位老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何伟榕老师荣获“安徽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单长平老师荣获“淮南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周坦、梁珊珊老师荣获淮南市首批“3361”行业名家教育名师称号,姚尚右等14位老师荣获“淮南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称号,刘全全等8位老师荣获“淮南市第六届教坛新星”称号,鲍东升等15位老师荣获“淮南市第六批骨干教师”称号,王虎、杨洪昌荣获淮南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个人”称号,杨兆永荣获淮南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奖”。

姜海飞老师荣获安徽省第11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16位教师在安徽省”202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中脱颖而出,获省一等奖6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马寿春老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淮南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李荷获淮南市智慧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姜海飞、应宁获二等奖;祁洁等15位老师获淮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李路路、黄贤辉、陆成成获“淮南市高中生物教师实验技能比赛”一等奖,姜海飞、陶宝兰、郑小雨获淮南市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高中组)一等奖,林艳等4位老师获淮南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朱晓芬获淮南市中小学法治教学微视频评选一等奖,程锦等12位老师获淮南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余位教师在cn期刊发表论文,15位教师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1项省级课题立项,12项市级课题立项,4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教科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2学生竞赛亮点频现。

在本年度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省赛中,淮南一中代表队首次组队参赛,首战告捷。其中,省一等奖9人,省二等奖12人,省三等奖5人,总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在第十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我校学子再创佳绩。其中,全国一等奖11人,全国二等奖34人,全国三等奖39人。在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总决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2人获全国三等奖;在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5人晋级全国总决赛;在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初赛中,4人获一等奖,9人获二等奖,37人获三等奖;13人晋级复赛,1人晋级全国总决赛;在淮南市“经典诵读”活动中,应宁和刘静老师辅导的团队荣获特等奖,晋级省决赛。组织学生参加2022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1人获得“优秀营员”称号,1人参加安徽省科技创新比赛获三等奖。体育竞技方面,我校学生在安徽省学生体育联赛中学生田径比赛、淮南市第九届全运会足球篮球比赛、田径比赛、武术比赛和淮南市“谁是球王”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得多个项目一二名的优异成绩,得到上级部门表彰。

(三)以安全为根本,疫情防控抓牢抓实。

今年三月,疫情突如其来,再次爆发。我校第一时间启动《淮南一中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预案》和《淮南一中疫情防控预案》,科学制定线上教学计划,实现了线上线下一键切换。疫情期间,我们始终将师生健康放在首位,坚决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坚决执行疫情防控各项部署,为广大师生顺利返校复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4月25日疫情返校复学开始全体领导干部和2022届高三教师10天全封闭管理期间与全体高三毕业生在智慧上共创在精神上共燃,同吃同住,并肩而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凝聚家校合力,构建教育共同体,架起了家校合作的桥梁,彰显了教育的温度,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一中历史书写下感人一笔,绘制出一幅师生携手共抗疫情、共育英才的美画卷。

全面复学后,我校配合属地有关部门做好师生员工的流调工作,协助社区做好一中家属区的十二轮核酸检测工作,制定了《淮南一中高三年级返校复课工作方案》《淮南一中全封闭管理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教师志愿者开展常态化核酸轮检工作,持续做好师生员工健康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及时组织开展防控技能培训与演练活动,加强与市教体局、田区疾控中心、社区和定点发热门诊的联系,做好了高考、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和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等各类考试的疫情防控工作,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现群防群治功能。

(四)以德育为抓手,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2022年,从环境文化到行为文化,从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全过程。

1、德育工作常态化。

继续开展“卫生流动红旗”、“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学生自我管理实践周”、文明(示范)班级、校级“优秀班主任”、班级工作日志评选等常态化工作。积极响应政策要求,集中开展了“国家安全教育日”“爱眼日”“心理健康教育日”“不带手机进校园”“近视防控宣传周”“劳动教育宣传周”“防溺水安全教育”“秋季学期防灾减灾疏散演练”“预防校园欺凌”“国际减灾日”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学生学习生活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举办了2022届高三高考励志加油和高三成人礼暨毕业典礼等活动。

2、德育教育文化化

深入挖掘一中文化内涵,开展以班级、年级、学科、部门等为抓手的班级文化建设、年级文化建设、教研组文化建设,并以此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走文化立校,内涵发展之路,厚植一中文化的特色与优势;继续不断完善以班徽、班歌、班级公约为要素的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传统节日教育等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同升国旗、共唱国歌”“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和“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爱国主义故事演讲会活动。成功举办了第60届田径运动会、35届科技艺术节、第四届迎驾教育基石工程颁奖典礼暨35届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取得良好效果。

3、德育途径多元化。

继续坚持具有一中特色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文明班级、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成人礼、高三毕业典礼,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主题升旗仪式等。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家校联系工作群等网络途径,创建淮南一中融媒体德育工作模式,多渠道开展德育活动,强化德育实效。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育人功能,加强青春期教育,特别关注后疫情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农村贫困留守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针对高三年级集中组织开展了团体辅导活动。

(五)以民生为要义,后勤安全落实到位。

1、精准做好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

继续做好学生资助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春季学期国家资助助学金和校内资助助学金的信息核对和资助金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淮南一中特困生资助金管理办法》和《特困生资助金申请量化细则》,内引外联,动员社会力量,吸纳资金,努力扩大资助范围。2022年,我校共计发放各级各类资助237.2154万元,助力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完成学业,走向成功。

2、认真做好安保工作,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配合文明校园创建,在校园管理、安全防范、法纪安全教育、维护校园稳定和周边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邀请法制副校长宋旭东同志来校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效果良好;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发现隐患及时查处,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严格检查外来人员并做好车辆登记;加大巡逻力度,强化夜间巡逻,杜绝了校园和家属区内盗窃、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开展了“预防毒品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和“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3、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年度我们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物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召开物业管理专题工作例会,总结不足,提出问题,促进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方面,定期对食堂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及加工操作规章制度进行培训,强化内部食品安全检查,确保了每位员工持健康证上岗学校多次在上级部门食品卫生巡检工作中获得好评。完成了淮南一中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新建室内体育馆和学生公寓楼项目)的设计招标,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二、2023年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立足“教育教学”这一中心,依托“加强宣传和校园管理”两条主翼,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锻造“管理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名师队伍”三支队伍,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继续深化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打造高效课堂,强化立德树人,加大校园改造提升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构筑坚强战斗堡垒,提升群团工作水平。

2、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各类办学行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增强法律意识,完善民主监督。

3、科学防控疫情,加快健康学校建设。强化保障措施,加强入校管理,规范应急处置,强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

4、细化行政管理,增强服务育人能力。完善级部管理,实行三级(决策、执行、督导)管理,规范三级(级部主任、班主任、教师)聘任,加强三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组)建设,强化三会(班委会、学生会、家委会)建设。

5、深入践行高效课堂,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扎实钻研新教材,促进新理念落地课堂。

6、开展多元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教育管理干部、学科骨干教师、奥赛教练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人员、全体班主任等参加各级各类专项培训。

7、加强师德建设,全力塑造优良师风。选树优秀教师典型,扎实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8、扎实推行集体备课,增强教研效益。组织开展“优秀备课组”“优秀教研组”评比,筹备召开第四届教科大会,做好经验成果总结。

9、深入实施“双师工程”,细化“青蓝工程”,推进“名师工程”,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0、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校园升级改造。进一步维修更新办学设施,推进校园智慧网络提质增效,改造提升安防设施,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推进各项基建工程顺利实施,创建绿色文明校园。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