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特色活动 >> 一中云书房

一中“云书房”读书分享第三期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03-24 09:24:31 点击次数:

生命的回望与内省

                                    ——《一个人的朝圣》荐读

65岁,87天,627英里,一个人徒步横跨整个英格兰,哈罗德·弗莱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能完成这样一鸣惊人的壮举,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一封来信。退休在家的哈罗德居住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有一天他收到了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信中说自己身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遂以此作别。哈罗德本想礼貌地寄封回信表达安慰,却在寄信的路上越想越多,越走越远,以至于有意识地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一种不可言说的力量让他决定就这样一路走过去看她。妻子不知,路人怀疑,但他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不会死。

《一个人的朝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作品,入围2012年布克文学奖,书封评价是“关于自我发现、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及万物之美”。未读此书前,以为那是别人的故事,读完此书,才发现哈罗德原来就是我们自己。哈罗德一路向北的朝圣之路,是他穿越时光回望生命的心灵之旅。这趟旅程经过自我、走过现代社会百态、跨越时间和空间风景,他敞开自己伤痕累累的内心,让世界走进来,让生命重新发光。

罗曼·罗兰曾说:“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以前的自己。”的确,稳定、安逸、规律的生活让我们很难有勇气打破这种既有的安全生活模式,对于哈罗德这样的迟暮老人来说,迈出去的这一步并不像“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这么简单。没有准备任何长途跋涉的装备,拒绝搭乘路上好心人的顺风车,他认为那样不能体现朝圣的诚意,不能真正地拯救奎妮。

他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也有过不安,有过彷徨,有过退意:自己真的能活着走到那里吗?即使走到那里又能改变结局吗?可每一次他都说服和战胜了自己。甚至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身心俱疲的他还给妻子莫琳打电话想要她接他回家,可是妻子拒绝了,在哈罗德不辞而别离家后,因为儿子的死已二十年不曾与他有真正交流的妻子也慢慢在回忆和现实的交错中理解了他,在关键的最后一刻做了他坚定的后盾:哈罗德的一生不能永远只差一步,他需要用信念让自己重新站起来。事实证明,哈罗德,做到了。

我在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勇气、信念,更是对生命的回望与对自我的内省。也许正是朝圣这样一个巧合的机缘给了哈罗德这样的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回望与内省。

朝圣的路上哈罗德无数次想起自己的父母,一个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离家出走的母亲,一个经常酗酒和带不同女人回家的父亲,畸形的原生家庭没有让年幼的哈罗德体会到什么是爱,当然也没有教会他如何去爱,所以他在成年后面对自己的儿子时也悄悄地失去了爱的能力,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与欢喜。儿子对他的不恭和不屑,妻子对他的愤怒和不解,上司对他的出言不逊,这些都是他用沉默和不作为来逃避的结果。一路上,过去的一幕幕场景如电影镜头依次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在不停地向前,却也在不停的回望中找寻自己。

当他历经千辛终于站在朋友奎妮的病床边的时候,他认识的那个女人已经不见了,眼前这个面目变形奄奄一息的女人让他想起自己儿子死时的情状,让他抑制不住地颤抖。也正是在这一刻,哈罗德仿佛打通了自己最后的心结,那个沉睡的自己复苏了,丢失的自己回来了。生命是趟单行列车,有人陪你走过重要的一段路,也有人终要离去。奎妮这个曾为自己两肋插刀的朋友,终于还是等到了他,给了他一次弥补的机会。妻子莫琳也赶来了,紧握着他的手,他们平静地送奎妮最后一程。远处海平线上灯火明灭,又现生机,两个身影依偎着,在笑声中摇晃。

哈罗德最终并没能拯救奎妮的生命,那么这一场朝圣还有什么意义?我想书中的一句话可以作为最好的答案:“或许有一天你也会做一件毫无逻辑可言的事,人们会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时你可能就会想起我,然后坚持下去。”

这一段漫长的朝圣之路不仅是跨越时空的旅程,更是一次向内向深的自省与救赎。生活不易,我们需要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与不完美的这个世界和解。百态人生里,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遗憾,愿最后,你我都能成为本该成为的那个人。

祝你好运。

image.png

淮南一中 刘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