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特色活动 >> 一中云书房

一中“云书房”读书分享第四期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03-31 11:09:50 点击次数:

滋兰树蕙  发微阐幽

                                    ——《屈骚探幽》荐读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和自传诗。中国文学史上,素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就是指屈原的“《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诗经》和《离骚》出现以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就开始定型,我国历代文学家顺其自然地继承了这两大传统,或偏重现实主义,或运用浪漫主义,用不同的风格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中国诗歌文化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诗经》和《离骚》就是它们的源头,也成为了中国诗歌文化的奠基石。

《屈骚探幽》是赵逵夫先生既《屈原与他的时代》之后又一部力作。这本书以《离骚》为主,揭示屈原在诗歌艺术创造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所达到的高度,说明屈原何以能登上世界文学史的高峰。全书分三编,前两编共收11篇论文,曾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刊物。上编旨在解决学者们研究《离骚》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并揭示《离骚》特殊的创作背景及其构思、结构上的独到之处。具体包括:一、《离骚》中的龙马同两个世界的艺术构思。二、《高骚》的抒情主人公形貌问题。三、《离骚》的创作时地与创作环境。四、《离骚》的开头、结尾与创作地点的关系。五、《离骚》的结构、叙事与抒情。中编联系屈原的其它作品说明屈原创作中如何继承《诗经》以来的创作经验及吸收南方民歌、民间隐语、应用文等的表现手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具体包括:一、作为楚辞上源的民歌和韵文剖辨。二、屈赋形式上的继承。三、屈赋比喻象征手法的形成。 四、屈赋在风格情调上的继承与创新。五、屈原在完成歌诗向诵诗的转变所作的贡献。下编对《离骚》原文各部分文意进行评点提示,并加新注,对其中一些词语予以辩证,以便扫除迷雾,求得真解。具体包括:一、《离骚》评点。二、《高骚》新注。三、《离骚》辨证。四、《离骚》今译。

《离骚》是国学经典,中华文化的精华,多年来一直入选高中语文教材,2020年教育部新编教材更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新增《离骚》第一、二两段,编排在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与《诗经》并驾齐驱,其所体现的屈原之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及其浪漫抒情的表现手法对学生学习后面的古典诗词都有较大的铺垫与引领作用。因为《离骚》距离今天年代久远,又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加之辞藻瑰丽,比兴象征,神话想象,香草美人,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许多疏通与理解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去努力引导与改变。《屈骚探幽》这本书正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离骚》,扫清迷雾。《离骚》入选教材部分中重点语词例如“高阳”、“民生”、“灵修”、“蛾眉”、“谣诼”、“侘傺”、“鸷鸟”、“偭”、“姱”等,《屈骚探幽》中都有详细的注释与考证,见解独到,拨云见日。文中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民生”的注解为“人生”,原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课本注释为:百姓的生活。现行部编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课本下面注释已经更改为:人生。

赵逵夫先生是我国著名楚辞学家、文献学家、先秦文学研究专家,中国屈原学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顾问、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编委。赵先生善于利用地下发掘的新材料、利用民俗民风研究文人创作,持论有据,言之成理,考虑情理,析疑辨惑,读后常令人耳目一新。尤其下编中对《离骚》的评点、新注与辨证,最见先生考证功力、钻研精神,我给每届学生上《离骚》时,都会深入研读本书,每次备课过程中都会忆及先生写过的两首诗:“三尺讲台万仞山,从容站定岂无难?伏中亭午寒冬夜,乐育英才亦解颜。”“桌前作业叠成山,驻笔沉吟忆昔贤。窗内孤灯窗外月,寂然伴我五更天。”执教杏坛,滋兰树蕙,先生这种敬业精神与博大的胸怀令人感佩,先生不仅是学生遨游学海时的灯塔,也是学生漫步人生道路时的标杆。感念师恩,高山仰止,谨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