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特色活动 >> 一中云书房

一中“云书房”读书分享第三十二期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2-11-23 08:01:41 点击次数: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荐读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地的子民。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这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著者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韩茂莉教授。该书以“通识”为定位,采撷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环境、历史疆域变化的地理基础、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城市地理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帮助读者构建起对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认识。

地理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掌握的地理知识及对地理现象的探索并非停留在一个阶段,伴随着社会进步,人类行为逐渐从利用环境发展到改造环境,对于自己生活之地,也从了解步入创造。各种生物均以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进化,只有人类的进化与之相反,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通过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正是这样的进化,使人类不仅从动物中分离出来,而且凌驾在所有生物之上。确切地讲,当人类处于采集、渔猎阶段,仅属于利用环境;原始农业生产出现后就不同了,农作物取代了天然植被,由此环境发生了改变,可以数出种类的栽培植物覆盖了地表,人类通过城邑、聚落的修建,道路的延伸,工商业的经营,改变大地面貌而形成新的地理景观。人类改造环境,营造新的地理景观的同时,继续利用环境,但这时的利用已不同于采集、渔猎等对食物的索取,而是将政治、军事意图与空间利用结合为一体,并利用地理达到政治、军事目的。这样总结起来,地理的构成包括两个层面:一类属于自然界本有的,如山脉、河流、湖泊、荒漠、植被的分布,气候、土壤的形成与变化;另一类则源于人类创造,农业、城市、聚落、交通、工商业乃至政治、军事、文化均可成为地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分支。

历史地理隶属于地理学,但研究对象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侯仁之曾经说过,历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因此历史地理将历史学的时间体系纳入研究之中,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并在回归人类所经行的历程中探寻旧日的足迹及其影响。不管是在地理学科科研过程中,还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抑或是近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地协调观念都作为不可偏离的价值观念指导着实践。而历史地理正是紧紧围绕着人地关系的演进历程,向今天的人们展现人类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以揭示人地协调的重要性。《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则是将人地关系作为全书的主旋律,一以贯之:早在史前时期,西辽河流域的聚落持续时间就受到了环境容量的制约;就算到了人类文明颇为繁荣的唐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也离不开环境的“推”与“拉”;还有书中对中国历代疆域变化、气候变化中冬小麦种植的北界、黄河水患、历代丝绸之路变道等的分析,都贯穿着作者对历史上各时期人地关系的思考。

回顾“昨天”的地理,人类与环境的故事已载入历史,但其中的经验、教训、规律、原则,都弥足珍贵。诚如作者所说:“历史地理不是显赫的学科,却拥有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可以作为广大地理教师和地理爱好者叩开历史地理学之大门的佳作。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