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信息公开 >> 教学教研

淮南一中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4-01-08 11:17:21 点击次数:

淮南一中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问题提出

2008年以来,我校举全校之力,开展朴实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课教学出现的:教师以新颖的教学形式代替对教学要素的纵向、横向和内在结构科学有序的合理安排;以学生活动和所谓的交流代替教师对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懈追求;过多的使用辅助教学手段而缺少通过教师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学科特色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意识与能力,表现为课堂上引入说说笑笑,过程动动跳跳,评价你好我好的现象盛行。为了克服课堂教学中过分的教师“表演”,学生“表演”,机器“表演”,我们提出了创建朴实课堂的设想,并在朴实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界定了“朴实”的含义,制定了评价的标准,进行了大量的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课例实践与分析活动,形成了我校新课教学以“新课引入、新知学习、练习反馈、拓展延伸”为四个基本环节,“课后反思”为必要过程的基本模式。

朴实教学解决了我校教师上“朴实课”,上“规范课”的课题研究目标,如今朴实课堂已然成为我校新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成为我校教学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成为我校进行教师培养的重要平台,产生了良好的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但尽管我们倡导在朴实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上出“精品课”,但客观上要达到这一目的尚需进行更多的努力,必须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法,提高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要在推进朴实教学的基础上,创建淮南一中“高效课堂”。并作为我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走教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的学校工程来抓,写入了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和教科研规划。

(二)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发挥朴实教学模式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形成我校“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真正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和高效实施教学的水平,打造高效教学高效教研的团队和高效学习的学生群体。使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并通过教师的高效教学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学业成长。

(三)核心概念

1、“有效”教学的含义:教学是否有效常被理解为以下几层含义。

(1)效果:只关注是否实现预期目的和产生的实际效果,即有效就是有效果。

(2)效率:不仅关注是否有效果,而且关注师生课堂上投入与产出的比值,即讲效率的效果。

(3)效益:不仅关注固化的效果,还关注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并关注所产生的效果对效果作用主体即学生所产生的益处,即有效率、有效益的效果。

(4)效能:不仅关注效果、效率、效益,还追求效果、效率、效益能量的最大化,即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能的效果。

(5)人的有意识行动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有效率、有效益、有效能的达成目标。

2、“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在强烈的效率、效益、效能意识下,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应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就其外延而言应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全面发展,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高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高效”的评价标准:学业水平提高的高效率;认知水平提升的高效率;学习态度改变的高效率。一般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积累,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

4、高效课堂的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主动是学习状态,主动会激发潜能、乐在其中、带来效益、生成能力。生动性,是追求课堂的情感价值,突出学乐乐学,学习如饮甘露琼浆,变怕上学怕下课。生成性,课堂要敢于变各种句号问号。追求主体多元,鼓励不同见解,既注重目标清晰、逻辑缜密的预设,又善抓课堂上随时出现、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冲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课堂价值尽在不可预设

(四)新课的基本结构与要求建议

1、基本结构:

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创建工程是在推进朴实教学的基础上实施的,结合我校学生学情实际,建议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仍然为新课引入、新知教学、练习反馈、拓展延伸、教学反思等基本环节。其中原则上新课引入在3分钟,新知学习24分钟左右,练习反馈在12分钟左右,拓展延伸在6分钟左右,时间分配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上有所变化。教学反思在教学后完成。

2、环节要求:

1)课前准备:是教师进行上课准备,实施高效教学的基础环节。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到四备:一备学习目标---目标要明确、准确可实施,做到教什么清清楚楚,怎样教清清楚楚;二备学生学情---掌握学生知识、能力、心理基础,明确学生学习需求,做到在什么起点上教清清楚楚,预计教到什么程度清清楚楚;三备内容教法---整体上认识所教部分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知识点、能力点、重点与难点,适合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做到为什么这样教清清楚楚,能教的怎样清清楚楚;四备学法指导---教是为了学,学好需方法,教是形式,学是目的,鼓励教师科学设计学生学习导学案,指导学生以高质量导学案为基础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课前预习活动,做到可以自主学会的内容清清楚楚,上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清楚楚。(“四备一导一案”) :即备学习目标、备学生学情、备内容教法、备学法指导;导学生预习;编写学习导学案。

2)新课引入:是教师一节课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启思环节。这一阶段要设计形式多样,具有学科属性,吸引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引发学生思考。(“一启多法”) :是实施高效教学的启思环节,力求方法多样,吸引注意,直入主题。

3)新知学习: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呈现,是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环节。本环节的要求是设计目标要明确,环节安排要流畅,教学内容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问题设置有梯度,师生互动要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在这一环节教师既不可“废”讲,更不能一讲到底,要做到“三讲三不”,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要实施多样化的教学,即在策略、方法、提问、交流形式、互动合作等方面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使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体态语言、改变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纳入教学、变化提问对象和类型、调整问题的设置、变化教学或语言节奏、合理使用多样的辅助媒体等。真正树立效率为重,学生为本的意识。(“三讲三不”) :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教学中教师既不可“废”讲,也不能一讲到底。要以有效的“问题”为载体,以“启发式”教学为基本形式。

4)练习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所实施的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情况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一环节的高效实施,是高效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练习反馈环节的设计、实施、反馈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在这一环节所选择的练习必须要注意公平,追求基础性、群体性,是对总体上有效而不是对个别学生有效。因此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应追求基础性、差异性、目的性、及时性,主要是基本感知作业、初步变式作业。同时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主题的鲜明性、检测的时效性高效性,强化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即要及时、面广、多层,注重效率、尊重思路、包容错误、鼓励创新、及时辨析讲求开放、开窍、开心。(“四性三开”) : 注重基础性、差异性、目的性、及时性。讲求开放、开窍、开心。

5)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是朴实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化,也是教学高效,学生能力得到有序提升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应在适度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形成上应体现出较好的引领作用,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生成性和延展性。因此在设计上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量少质精,典型性强;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要求具体,任务性强。即具有探究性、综合性、创新性。题量每课时在1-2个问题。具体地:理科应着重体现思维发展与创新,文科应着重体现价值观的内化、学科素养的形成。作为新课教学的拓展延伸部分,问题设计可以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的主题性、核心知识方法的扩展性、完成目标手段的协同性、学科知识应用的延展性上下功夫。(“两科四性”): 理科应着重体现思维发展与创新,文科应着重体现价值观的内化、学科素养的形成。作为新课教学的拓展延伸部分,问题设计可以在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的主题性、核心知识方法的扩展性、完成目标手段的协同性、学科知识应用的延展性上下功夫。

6)教后反思:这一环节主要记录教师课后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况、学生课堂的反馈实际以及课后作业反映出的学生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行如实记录,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有益的经验、可能的疏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设计中未能“预料”的“意外”处理情况、对今后教学的启示等进行反思等,并提出迅速的弥补和整改意见,在后续的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实施。教学反思是通过教学提升自己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最好途径。教师要反思课前教学计划,反思课堂教学进程,反思课后教学评价,反思教师教学行为,反思学生学习行为等。探究:好,好在哪?坏,坏在哪?好中有没有坏?坏中有没有好?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提炼问题、形成概念、归纳策略、再行实践检验、逐步提高。这一环节是教师以教学为抓手积累教学案例,积累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积累教学智慧的重要步骤。(“五反思四积累”): 反思课前教学计划,反思课堂教学进程,反思课后教学评价,反思教师教学行为,反思学生学习行为。积累教学案例,积累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积累教学智慧。

在总体上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及实际教学的要求,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应鼓励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自身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和业已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个人特点和才华,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不排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追求特定学科特定课例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开放性;理论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开放性;教学思想的开放性等要求,而作出的既符合教学规律和“朴实教学模式”要求又具有学科特点、教师特色的可以促进课堂高效的教学设计。

(五)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中,自主参与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相观而善,课堂里充满交流、启发、欢乐、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受、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灵活性原则:备课和施教过程中,总体把握要求的基础上,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特点和专长,从实际出发,灵活实施,讲求实效。同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基础性原则:教学设计以朴实教学模式为基础,突出该模式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做到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导,重基础巧拓展,突出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形成学生学习导学案,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独立或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学案中提供的练习, 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原理并能得到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导、学、练各环节紧密结合,形成整体。
  6、强化提高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克服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知识拓展需要强化,方法延伸得到重视,但需要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反复巩固,逐步实现。
   (六)实施途径

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高效”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准确解读教材,合理选择内容,认真分析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应在朴实教学四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切实保证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规范、实在与高效。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题不在多,重在准确击中要害。新课导入、新知学习、练习反馈、拓展延伸、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认知实际,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不在多重在讲得精当释疑解惑,真正做到循序善诱。丰富作业设计的层次,对课前预习作业,课间基础作业,拓展作业,课后巩固作业,提升作业都要有科学的安排,在量和质上精挑细选,科学适度,坚决杜绝漫无边际的题海。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效在于“启”。针对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立体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黑板、教具、网络资源共享、创新实验、虚拟实验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阅读、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合理、科学、提效

6、提高学科特色的高效性

学科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也就千差万别。要立足我校校情,突出抓好两语的课前三分钟演讲,生物的课前全员预习,数学的课前学生讲题等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活动,总结提高,进行推广。同时要在不同的学科发掘有价值的富有学科特色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

(七)实施要求

1、教学设计要求

1)钻研教学目标

2)钻研学生

3)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4)钻研教学方法

5)钻研高考

6)编写导学案

7)内容设计的关注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教学目标公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回忆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有序的呈现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期待;提供平等反馈的机会;准备评价性作业。

2、高效教学要求

1)、清晰科学授课

2)多样性教学手段使用

3)上课时间集中于完成教学目标

4)提高学生学习的集中度和投入率

5)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率

6)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7)加强课堂提问科学高效的探究

3、高效作业要求

1)作业要突显设计、实施、反馈三个环节。依标据本看学生,精选、精编作业题

2)作业可以分基础型、巩固型、提高型;还可以是主题型、类化型、拓展型。教师要注意原创性、主体性、多层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3)及时批改、矫正和反馈作业情况

4、高效评价的要求

1)原则:发展性、多元性、实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2)评价目的上要突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评价功能上要体现对师生的认可与关怀;评价内容上要关注学生全面均衡发展;评价手段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家长评价等

3)学校形成对高效课堂跟踪的评价体系

(八)实施保障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党委书记井多德任组长,李纯任副组长,教学科室的领导任组员,强力推进活动有序、科学、顺利推进。教学日常事务由教务处负责,理论建构、活动整体安排由教科室负责。

2、建立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支持团队,成员由学校各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和聘请相关学科的市教研员组成。

3、建立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确定“高效课堂”的评价指标,以评价引导教学。

4、建立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确保活动进行过程的物质和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