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信息公开网

N o . 1 S e n i o r H i g h S c h o o l i n H u a i n a n , A n h u i

你现在的位置是: 本站首页>> 信息公开 >> 教学教研

淮南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4-01-09 10:34:36 点击次数:

淮南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总体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实施淮南一中新课程的基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严格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打好基础,抓住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石。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养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6、全面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方案。

  三、 学校现有资源

  1.我校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淮南矿路员工子弟中学,现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在职教职工300多人,学生400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实验楼一幢,艺术楼一幢,风雨体育馆一座,有可容近万名观众看台、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图书馆藏书近六万册,有一个64座语言视听室,五个64台配置的电子微机教室,非编课件制作室,一座多媒体报告厅,五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库,一座1m2的多功能活动厅,实验室、生物标本室设备齐全,学校校园网涵盖家属区和教学区,且淮南市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亦置于我校。学校布局整齐合理,环境优美,是淮南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省级示范高中。具有较好的硬件资源,能支持选修模块课程的开设。

  2.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已具有完整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在教学科研方面,学校建立了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学研究和管理体系。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完备,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具体。

  3.学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较早提出了“中坚不中游,专一不单一”的办学理念,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优秀高中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4.学校已初步构建了三级课程体系,并初步形成了必修课注重基础性,选修课突出选择性,综合实践课提倡多样性。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基础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并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和实效性,落实课堂教学既要“实”又要“活”的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效课堂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好的基础。学校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课程的管理、实施、评价等方面已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焕发了教师的改革热情和勇气,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校本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四、实施重点

  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创造性地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课程编排既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体现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

  2、重视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校本教材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3、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是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我校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5、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6、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及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重视和加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密切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研能力与水平,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

  7、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高中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小组:

组长:平萍、李晓坤

副组长:徐朝旺、杨赟、孔瑾、魏希志

成员:王海、刘登启、王郑、杨兵、束成、金玉辉、王虎、葛炎炎、姚尚右、梁姗姗、厉同喜、周坦。

  主要职责:

  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六、保障措施

  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条件保障和专业指导。为此,我校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1、改革学校管理,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组织与管理保障。新课程实施需要新的学校管理与之相适应,为此学校将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指导下,对学校各部门职能进行新的调整与定位,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将不断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场馆、设施、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

  3、重视师资培训。把新课程培训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来抓。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各处渠道和形式,向家长、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阶段成果,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施工作的理解、支持。